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8年6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佛本是丧:中国正在“被进入”低欲望社会

2017-12-15 霍老爷 霍老爷

置顶霍老爷,做最有思想的野蛮人

时势造英雄,英雄亦适时。


最近,《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》这篇文章将90后话题再次推上了议论高潮,其实所谓的佛系生活,就是一种清心寡欲,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赶鸭子式生活,说白了,还是丧呗,但为什么正值壮年的90后对生活的态度如此消极呢?


1

“小确幸”与“丧文化”


佛系生活实际上是“丧文化”的翻版。丧文化是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、绝望,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、文字或图画,它的前身,其实就是曾经的‘小确幸’(小而确定的幸福)。如果说‘小确幸’讲述的是人生的一种‘小获得’,‘丧文化’则是在‘小确幸’的基础上,更强调人生的‘大失去’。

“90后青年群体”莫名地被贴上了很多负面标签,比如,叛逆,啃老,异想天开、特立独行等等,没有言语反攻,他们选择了一种主动污名化的叛逆表达方式——自称为屌丝,废柴,葛优躺,废猫等,这是“90后青年群体”对自身标签的无声反抗。



为什么“致郁系的丧”可以代替“治愈系的鸡汤文”呢?

首先是,面对现实自发形成的焦虑感。90后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,生活条件十分优越,因此,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值也很高,面对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差距,无奈又无助,只能选择这种方式自嗨,暂时性地麻痹自我神经。

 

他们经常会自嘲:“比一个人吃火锅更寂寞的是,一个人没有钱吃火锅。谁说你没有毅力?单身这件事你不是坚持了好几年吗?你不能用钱买到幸福的原因是,你没有钱,像我这种连名牌都不认识几个的人,有时候连别人在炫富都感觉不到。”以此表达自己的无奈心情。

 

此外,市场经济的附属物——机会不均,就业门槛,贫困世袭,财富垄断,阶层固化等也使90后产生了相对剥夺感,对社会公平持有消极态度。“条条大路通罗马,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,你以为有钱人很快乐吗?他们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。灰姑娘嫁给了王子,因为她本身就是公爵的女儿。不要看别人表面上一帆风顺,实际上背地里他们也一帆风顺”。


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情感的过度消费。当前许多影视作品和娱乐综艺节目都在以包装情感来吸引观众,试图动之以情,但这种做作的情感令人作呕,于是90后开始质疑情感的作用,越来越排斥讨厌心灵鸡汤,掀起了一波反鸡汤风。

 

因此,丧文化不仅是90后心理的真实写照,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。



马斯洛曾说,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,这种危险状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,关于这种状况存在各种描述,诸如颓废,抑郁,失落,空虚,绝望......价值沦丧带来的精神世界崩塌成为个体迷茫的外在因素,因此,人们不能寄希望于现世,只能皈依佛门,祈祷来世。

宗教抬头意味着现实没有希望,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及反思,而不是一味地谴责90后。


2

低欲望”是“丧文化”的孪生兄弟


丧文化作为一种消极避世的价值观,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群体的思想和行为,当对现世的消极态度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,人们的生活理念,交往动机,消费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,追求高质量的要求变成了凑合就行,积极进取的心态也被“混日子”取代,人们的欲望越来越低,要求越来越容易被满足。

最早进入低欲望社会的是日本,日本不叫佛系少男少女,日本称之为“草食男”和“干物女”。


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,曾写过一本书《低欲望社会》,核心是: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、没有梦想、没有干劲,日本已陷入“低欲望社会”



他认为的“低欲望社会”是指:


  • 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,渴望安逸,不像从前那个时代愿意独立购屋,背负百万的房贷。 

  • 少子化,人口持续减少、人力不足;另一方面,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。

  • 丧失物欲、成功欲的时代:对于“拥有物质”毫无欲望,随便吃个一、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,“出人头地的欲望”也比先前降低不少。

  • 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,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,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。

 
其实,低欲望并不是没有欲望,而是更倾向于寻找一种简单的替代品满足欲望,“不争不显不露”是他们的真实写照。仔细想一想,中国信奉“丧文化”的90后青年群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


比如,他们不再像自己的父辈那般愿意吃苦了,也不愿意多生养孩子,感到养孩子是一种负担;对多子化时代的大家庭、大社区生活更是没什么向往。又如,愿意去冒险、去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少,更多人愿意给别人打工,做生活更为体面、平稳的白领。

 

  • 吃饭是为了填报肚子那怎么吃都随意,吃饱就行;

  • 买车是为了方便出行,但公交车、共享车也可以,何必自己买呢?

  • 结婚是为了生孩子或是满足情感需求,那单身更容易达到目的,何必被家庭所束缚呢?

 

这些言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社会的低欲望心态。


日本的草食男和干物女们不恋爱、不结婚,甚至不要性生活,穿优衣库,能宅则宅,堪称低欲望的典范。


3

“低欲望”是社会现实的折射


但是,中国的低欲望和日本的低欲望却是截然不同的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日本是发达国家,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。这意味着,在中国,“低欲望”心态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剧烈的,一旦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——消费出了岔子,供大于需,生产者就没钱可赚,就有可能导致囤货没人买,经济停滞不前,这是最需要引起重视的。

 

和日本不一样的是,中国青年的低欲望是被动式的,住房、医疗和教育三座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一个工薪阶层的身上,多少人,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工资挣来是为了还房贷,在这样一个互害型社会,可能稍不注意,就被病患缠身,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医药费哪能一下子凑齐?风险如此大的社会,谁敢高欲望地生存?


孙立平曾说:中国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。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十分繁荣,但是贫穷的地方甚至都吃不饱穿不暖,因此,阶层之间的流动弥足重要,但是,由于资本积累的私有化,下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,甚至连最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渐丧失功能,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,于是,更多的青年看到了“草根逆袭”的不现实性,逐渐接受了现实,走上了“低欲望”的路子。


 

正如之前所提到的,“丧文化”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,是这代青年对残酷的现实温柔的反击,没有人本能地喜欢丧,喜欢自黑,只有对生活失望到一定极点,才会无奈地表达。

 

4

你一定不喜欢低欲望社会


中国的前三十年,一直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。


尽管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很多问题,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,同样解决了很多问题,尽管有人矫情地说,中国,请停一下你的脚步,等一等你的良心和人民。


但是,你一定不会喜欢慢下来的社会,一旦经济停滞,意味着更高的失业率,更多的社会矛盾,和更匮乏的资源。


日本的幸运在于,在他们进入低欲望社会之时,他们已经处在一个富足的生活水平阶段,而中国的不幸在于,如果现在进入低欲望社会,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将难以维持。


中国正在被动地进入低欲望社会,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低欲望社会,也是一个低质量的社会。这种低欲望社会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青年越来越封闭自我,个人交往频率降低,也就是过上了所谓的佛系生活。

 

但是,人是群体性动物,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,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,如果缺失了这一环节,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变得更加淡漠化,疏离化,人与人形如一盘散沙,不利于社会团结,也不利于社会进步。

 

马云有句话说得好:如今的年轻人,晚上想想千条路,早上醒来走原路。


中国的“低欲望”心态是被迫出现的,信奉“丧文化”群体面对无力的现实会更加消极,长期下去,拥有优势资源的群体更易积累财富和资本,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,个体幸福感就会越来越低,社会发展进程会更加缓慢,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

 

丧不是颓废,消极不是放纵,低欲望不是无欲无求,一切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,因此,在对90后,对丧文化抨击的同时,更多的应该考虑到社会的背景影响。毕竟,时势造英雄,英雄亦适时。


一个青年遍地是佛祖的中国,是我能想到最糟糕的中国。



【霍老爷】其它优质文章

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原文

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并关注

回复“ 100 ”可获得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

与我一起成长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